自我成長

與其追求 ikigai ,不如擁有 ikigai

自我成長

與其追求 ikigai ,不如擁有 ikigai

ikigai,這並不是很新的東西。每個人都想找到 自己享受、擅長、世界需要、又有錢賺的事。 但往往,既不享受、又不擅長、世界可能還不需要、或根本沒錢賺。 於是當你想到 ikigai ,就會怨懟自己怎麼還在做這種沒意義的工作。 相信我,沒有工作是完美的,現實往往更為複雜,只有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所在做的事。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1. 完美的 ikigai 很罕見:很少有人能找到一份完全符合 ikigai 四個方面的工作。 2. 職業發展是一個過程:找到自己的 ikigai 通常需要時間、經驗和自我探索。 3. 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環境、家庭責任等因素可能會限制我們追求理想工作的能力。 調整期望和態度 1. 重新定義成功:不要僅僅關注 ikigai 的所有方面,而是珍惜工作中的積極因素。 2. 尋找小的意義:即使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也可以找到價值和目的。 3. 持續學習和成長:

By Mason Tang

自我成長

完形心理學之「整體大於部分總和」

完形心理學中「整體大於部分總和」這一概念,可以通俗地理解為: 當我們看待事物時,整體給人的印象或效果往往比單純將各個部分加在一起更強大或更有意義。這個理念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 感知與理解 視覺感知:當我們看到一張人臉時,我們不是單獨看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而是一下子就能認出這是誰。整張臉給我們的印象遠比單獨的五官加起來更有意義。 音樂欣賞:聽一首歌時,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單個音符的總和,而是旋律、節奏、和聲等多個元素結合後產生的整體感受。這種整體感受往往能引發更強烈的情感共鳴。 日常生活應用 團隊合作:一個優秀的團隊的表現常常超過每個成員能力的簡單相加。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互補可以產生額外的價值。 烹飪藝術:一道美味的菜肴不僅僅是各種食材的簡單組合,而是通過巧妙的烹飪手法,讓各種味道融合,創造出獨特的口感和風味。 思維方式 問題解決:當面對複雜問題時,將問題拆解為小部分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要有全局思維,看到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從整體角度尋找解決方案。 創新思考:創新常常不是單純地將現有元素組合,而是通過重新組織和整合,產生全新的、具有更大價值的整體概念或產

By Mason Tang

自我成長

認知行為治療(CBT) 與信念、行為、結果

信念、行為、結果 你可能在很多地方聽過這組單詞,有時信念會替換成認知、想法。 其意思就是,信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如果信念不變,那往往相同的結果會重複發生。 所以透過發覺信念,又稱作覺察。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想,並且重新看待、換個想法。就能終止這結果循環。 其實這個方法就是來自於,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的理論。 CBT的核心理論 認知行為治療的核心理論認為: 1. 我們對事件的解釋和信念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反應。 2. 情緒反應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 3. 行為又會強化或改變我們的信念。 這形成了一個循環,CBT的目標就是通過改變不合理的信念來打破這個循環。 A-B-C理論 CBT中的A-B-C理論進一步闡明了這種關係: * A(Activating event):引發事件 * B(Belief):對事件的信念或解釋 * C(Consequence):情緒和行為結果 根據這個理論,引發事件A本身並不直接導致結果C,而是我們對事件的信念B決定了結果C。 例如:

By Mason Tang

自我成長

BE DO HAVE

BE DO HAVE 你可能在書中或課程聽過這方法,聽起來很玄,但如果人生卡關,不仿試試看。或許對你有幫助。 Be-Do-Have的核心理念 Be-Do-Have理論認為,我們應該按照以下順序來實現目標: 1. Be (存在狀態): 首先確定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2. Do (行動): 基於這種存在狀態採取相應的行動。 3. Have (擁有): 最終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這種順序與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相反。許多人認為他們需要先擁有某些東西(Have),才能做某些事(Do),最終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Be)。 Be-Do-Have的使用 要使用Be-Do-Have理論,可以遵循以下步驟: 1. 思考你的一個重要目標。 2. 想像達成這個目標後你會是什麼樣的人(Be)。 3. 開始體現這種理想的存在狀態。 4. 從這種狀態出發,思考和討論你可能採取的具體行動(Do)。 舉例說明 小明想成為講師,與其去想,講師要有名氣、要具備資歷,才能去講課,

By Mason Tang

自我成長

使用 OKR 達成目標

OKR 是一個很棒的工具,用來幫助個人或團隊達成目標。 OKR 由兩組詞組成「目標」(objectives)「關鍵結果」(key results) 確切做法是先釐清自己的目標,然後依據這目標,訂定合理的時間和關鍵結果。 比如三個月要瘦9公斤,那麼每個月要瘦3公斤。 然後要達成這樣的結果,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最後是每週都要檢視一次,自己是否仍在軌道上。 如果目前方法、進度,無法達成目標,要及時替換方法。並保持著該訂定的目標。 但是比起目標,更重要的是目的,目的是要擁有健康的身材嗎?或是擁有更窈窕的體態。 若不釐清自己的目的,空有目標,做起來是不會有踏實的感覺,就不會有動力。

By Mason Tang